琉璃瓦是中國傳統(tǒng)的建筑物件,通常施以金黃、翠綠、碧藍等彩色鉛釉,因材料堅固、色彩鮮艷、釉色光潤,一直是建筑陶瓷材料中流芳百世的驕子。我國圖片早在南北朝時期就在建筑上使用琉璃瓦件作為裝飾物,到元代時皇宮建筑大規(guī)模使用琉璃瓦,明代十三陵與九龍壁都是琉璃瓦建筑史上的杰作。
琉璃瓦是用粘土塑制成型后燒成,表面上釉,釉的顏色有黃、綠、黑、藍、紫等色,富麗堂皇,經久耐用。琉璃瓦多用于民族色彩的宮殿式大屋頂建筑中。通過造型設計,已制成的有花窗、欄桿等琉璃制品,廣泛用于庭院裝飾中。
琉璃瓦制作過程:瓦坯的原料:灰白色的無沙細膠土,和泥造土坯。釉料的原料:黃丹、洛河石和銅末。黃丹必須先經過炒煉,將黃丹加入黑錫、盆硝入鑊炒煉一日,待冷卻后搗成細末,用篩子篩出,再炒煉兩日而成。將燒煉過的黃丹末和洛河石末銅末加水調勻成為釉料。
土坯經手工或機械成型。將土坯入窯,溫度在于1100-1200度之間,燒七日,冷透之后涂上釉料,第二次入窯,溫度保持在800-900度,燒煉三日出窯。二次燒煉制成的琉璃瓦,色彩鮮艷,光澤好,缺點是釉層不牢固,容易剝落?,F(xiàn)代多采用一次燒煉法,出產的琉璃瓦,釉層牢固,不易剝落,但色澤較差。